医学研究与发表高峰论坛

The International Summit on Medical Research and Publication (ISMRP)

往期回顾

当前位置:首页 >第二届高峰论坛>新闻动态
大会资讯 25 会议嘉宾 大会议程 新闻动态 9 精彩瞬间

【2018ISMRP大伽专访】构建期刊生态圈,提升学术话语权

时间:2018-09-29   访问量:4085

郑晓南个人简介:

中国药科大学期刊中心主任,编审,博士。中国药科大学省侨联常委,省侨青会副会长,省侨联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侨联十代会代表,致公党副主委;《药学进展》、Chin J Natl Med常务副主编,省科技期刊学会理事长,省期刊学会副会长,省医健产业联盟副秘书长。现任中国药科大学侨联秘书长,致公党副主委。以中国药科大学五刊一会为依托,建立国内最有影响力药学期刊群,致力科技期刊国际话语权建设,创办Chin J Nat Med (《中国天然药物》),蝉联六届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顶层设计《药学进展》组建围绕新药研发技术链与产业链政产学研用生态圈的高端编委会。

 

ISMRP 背景介绍

2018915-16日,为期两天的第二届国际医学研究与发表高峰论坛暨首届国际医学前沿研讨会在江城武汉成功举办。

 

本次高峰论坛由华誉出版社(Xia & He Publishing Inc.)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当代医学科学》(Current Medical Science)杂志社联合主办,武汉美捷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同时得到了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总会、中国英文科技论文编辑联盟、武汉华易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机构,以及新华社《半月谈》、湖北电视台、南方都市报、同济大健康等媒体的大力支持。

 

本届峰会的口号是做真实研究、出创新成果、发高质文章、办优秀期刊,旨在为业界专家和医学工作者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协作,搭建了一个高水平、高规格的沟通平台,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医学研究与发表水平,共同探讨如何打造中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等问题。

 

以下是《医学研究与发表》对郑晓南的专访:

 

1、这次峰会与其他学术会议相比,有哪些不同和重要意义?

我国医学期刊在科技期刊中占比很大,而且近期一些撤稿事件主要发生在医学领域,这次医学峰会的召开对促进国内医学期刊的发展、净化学术空气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会议的愿景是做真实研究、出创新成果、发高质文章、办优秀期刊,组织规模大层次高,说明各界重视,旨在促进中国医学研究质量的提高和学术的规范化,加强科研成果的发表,并力争打造中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

20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期刊主编将齐聚一堂,共议医学研究、论文发表以及中国期刊国际化发展蓝图。

 

2、您的演讲题目是:构建期刊生态圈,提升学术话语权,选择这一主题的原因是什么?希望向大家分享那些关键信息?

当前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的数量,与国内学术期刊的总量相比,明显较低。如何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力、继而形成有效的国际学术话语权,已经成为中国科技期刊界面临的严峻而紧迫的话题。由于教育科研的评价标准,长期以来稿源外流,行政主管部门对科技期刊的认识有所偏差,认为期刊编辑只是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就可以了,对科技编辑的价值、期刊学术引领、编委会建设、学术活动对期刊学术话语权的提升、期刊新媒体的传播、对科技期刊学术方向的引导、年轻作者的培育所起作用重视不够。SCI评价标准的异化,使国内作者首选国外期刊,对国外SCI期刊盲目崇拜,已经影响了我国科技方向与人才评价标准。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影响我国的科研方向与信息主权。 科技期刊是构建国际学术话语权、带领中国先进科学研究走出去的重要路径。选择这一主题主要希望呼吁社会各层面为国内科技期刊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国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期刊从业人员都为科技期刊积极呼吁,希望重视国内科技期刊学术话语权的重要性,加强文化自信,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提升国际影响力。

我从中国药科大学与中国药学会主办的Chin J  Nat Med|《药学进展》的组织大量学术活动与为作者专家服务办刊实践,分享科技期刊工作者如何从期刊出版产业链出发,集群化发展、智库化经营,做好学术经纪人与产业协调人,构建学术生态圈、提升学术话语权的工作。

 

3、如何看待中国大量优秀的研究倾向于发表在国外杂志的现象?对于中国目前在医学研究与发表(包括期刊建设)领域的现状有何思考和期待?

这一方面与我们国家的科研评价体制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们自己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不够有关。医学领域是学术不端的重地,要加强对科研人员的教育,规避学术不断。近年来国内医学期刊发展态势良好,出现了不少专业细分的精品刊,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者把论文发表在祖国期刊上。

现象描述:国内优秀学术论文产出数量较大,但大都流向国外刊物发表,国内科研工作者热衷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投向国外刊物,对国外刊物狂追不舍,而忽视了国内期刊。

产生的影响:由于国内学术论文大多流向国外刊物发表,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论文较为缺乏,高水平学术研究成果刊发较少。 使国内期刊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问题。

原因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主要根原是国内学术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在国内学术论文评价中,对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评价是用被引量等定量指标或同行专家评议来评判;而在国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其评价标准不具体,但一致认为,只要是发表在国外刊物上的论文都是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这样的评价标准造成的后果,就是国内大量原创论文大都流向国外, 导致国内科技期刊严重缺乏优质稿源。

应对措施(思考,期待)

在认可优质稿源走出国门的同时,还要兼顾国内期刊的持续发展。应重构学术论文评价机制, 在鼓励优质学术论文在国外优秀刊物上发表的同时, 必须加强和完善国内学术论文的评价机制建设,采取适当的策略鼓励优质稿件在国内期刊发表,使更多的优秀期刊走出国门, 用自己的期刊向世界展示国内的科研成果。

1 构建期刊评价宏观调控体系,促进期刊评价竞争机制改革。

2 完善论文评价机制,增加隐性学术价值的评估。

3 调整学术论文评价指挥棒,提高国内期刊评价的权威性,吸引国内优质稿源。

4 对在国外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评价应区别对待。

国家对期刊的扶持

1 制定具有倾向性引导和鼓励的政策,使优质稿源首选国内优秀期刊发表

2 加强期刊国际传播平台建设, 促使国内优秀期刊、精品期刊快速与国际接轨。3 大力培养期刊发展领军人才。

 

4、对于现在屡屡受到关注的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问题,您对年轻科研工作者们有什么忠告和建议?

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

我们要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学术道德伦理教育及监管,学术不端问题对年轻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生涯可以说是一票否决制,希望大家不要以身涉险、铤而走险。年轻科研工作者必须培养其科研与学术的底线意识,在科学研究中以身作则,在授课育人中道德垂范,即遵守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与学术腐败作斗争,建立一个和谐纯净的学术氛围.

 

5、对年轻科研工作者们提高科研和发表能力有何建议?您认为投稿前语言编辑和润色对文章发表是否有帮助?

我觉得审稿对提高年轻科研工作者们的科研和发表能力有很大帮忙,通过审稿可以了解目前国际上的学科研究前沿,也能了解期刊的用稿标准和投稿要求等等;还有作者自己投稿、学习审稿意见也是提升科研和发表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我认为投稿前语言编辑和润色对文章发表有较大的帮助,特别是对母语不是英语的作者来讲。

关于提高发表能力:

年轻科研工作者们要在平时的科研工作中有意识的进行科研成果发表能力的训练,主要包括三种能力:

第一,论文撰写能力。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熟悉研究问题所属领域的最新进展;长期进行文献综述能力的训练;经过缜密严谨的评判,确定论文的创新点;训练学术论文表达方面的清晰性和完备性;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写作思路。

第二,论文投稿、修改意见回复的能力。应加强论文投稿、修改意见回复的能力,包括:端正投稿态度,杜绝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熟悉期刊论文的投稿格式和规范;获得对审稿修改意见的理性辨析能力,熟悉修改论文和意见回复的基本方法。

第三,口头学术交流能力。包括学术会议演讲稿的准备以及现场口头报告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关于语言编辑和润色对文章发表是否有帮助:是的,就国内英文期刊而言,语言把关有效与否对于提升期刊文章的出版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假如语言质量不过关、表述不准确,很可能会造成我国学术思想的国际化误读甚至歪曲,使得我国的科研学术成就在国际化推广过程遭受障碍和阻力。

 

5.1 一篇科技论文是否能被优秀期刊录用和发表,最重要的因素是论文所描述的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创新性。论文科学性主要表现有:科研课题设计合理,统计学方法运用正确,掌握一定的逻辑学知识。论文创新性主要表现有:拟解决的科学问题是否具有创新性,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常规方法还是独创的新方法,研究方法是否可靠、适用,能否得出可信的创新性的结果,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和结论是属于创新性结果,还是属于对已有成果的验证或是对已有成果的否定。

对年轻科研工作者们提高科研和发表能力的建议:

1)提高英语科技写作能力。撰写科技论文的目的就是要使科研方法和成果具备可重复性,也正是可重复性使得科学和科技写作有别于其他行业。英语作为国际性的语言,是撰写科技论文最常用的语言,而科研人员发表科技论文的质量和数量已成为考核科研成果与能力的重要标准,提高英语科技写作能力和提高论文国际期刊投稿接收率,对科技人员来说事关重大。建议读一读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指南类书籍,全面了解英文科技论文的特点、结构、各组成部分、投稿和发表过程中的相关事项。

2)作者署名和版权问题。大多数期刊出版单位会要求作者在投稿时或稿件被录用时签署版权转让声明。版权问题与科学道德问题同等重要,每位科研人员都应该有清楚的认识。论文作者应仅限于那些对实验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有主要贡献的人,同时论文作者署名应按照各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贡献大小排列名次。

3)收到退改信和审稿人意见后的应对技巧A.审稿人意见正确,投稿内容和观点确实有错误,此时应根据审稿人意见来修改。B.审稿人的某些意见是错的,此时应对合理的审稿意见虚心接受并做相应修改,对无法接受的意见认真做出澄清和解释。C.作者坚信审稿人连同编辑对投稿观点和内容有严重误解,此时作者既要对审稿人的意见进行逐项申辩,又要在申辩时不带敌对情绪,只有这样编辑才可能接受作者的意见或考虑更换审稿人。

5.2 投稿前语言编辑和润色对文章发表肯定有帮助。论文的结构、语言、编排及论文作者与编辑间的通信等都对论文能否发表有重要影响。IMRAD(引言、方法、结果、讨论)格式成为最为广泛接受的论文格式。科技论文应该既要有好的内容,又要以期刊所能接受的格式、语言等去投稿。


拟接受采访问题(MRP):

 

1、目前美国、够后等一些国家,都拥有在全世界起到主导和引领作用的科技期刊,您认为中国打造有影响力的科技期刊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打造有影响力的科技期刊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降低稿件外流,留住中国的优质稿件,另一方面用我们自己的科技期刊记录我国科技创新的重大成果,对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增强我国在国际科技界的话语权大有裨益。

科技期刊是科技成果发布和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从一方面代表着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总体水平不断提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综合评价等期刊学术性指标均有显著进步。但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发展质量、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的整体情况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地位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国科技期刊,特别是英文科技期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提升空间。科研竞争的白热化是的张无话语权的期刊对文章首发权的影响越来越大,打造与果果科技发展态势相匹配的高影响力科技期刊迫在眉睫。

答:有影响力的科技期刊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研究国际影响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示指标。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展示的重要载体和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具有确认科学发现优先权的功能,也是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渠道和引导科技创新的重要媒介。国际知名期刊NatureScience等杂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国、美国等国家在国际科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科技期刊,可以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科学家提供更为高效的成果展示平台,提高我国科学研究的展示度,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

 

 

2、能否概括一下目前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现状是怎样的?处于什么阶段?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公布的数据,我国科技期刊总数达5020种,已经占据我国期刊的半壁江山,成为世界科技期刊大国。但我国的科技期刊还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英文科技期刊占比低、整体水平偏弱,主要依靠借船出海,目前还没有自己的国际化出版平台。

我国目前年出版科技期刊约为5000种,从数量上看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高水平的期刊和英文版期刊很少。可以说,由于市场化程度低,产业集中度低,这种分散办刊的模式严重制约了期刊的发展,造成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较弱,缺少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品牌期刊。

从国际科技出版的形势来看,爱思唯尔、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几大主要科技出版集团已形成了期刊集群化的垄断优势,依托期刊积聚的海量优质资源,他们已完成了产业转型,基于期刊的数字出版业务已成为其利润的主要来源。目前,这些集团纷纷进军中国,开设分支机构,直接寻找国内科学家办刊,抢占我国的科技出版资源,对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构成严峻的挑战。

科技内容资源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由于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滞后,科技创新的成果发布和检索使用等关键环节被国外出版机构所控制。一方面,在现有学术评价体系下,对于国家投入大量经费产生的优秀创新成果,其科研人员往往会选择在国外科技期刊发表相关文章,有的还需支付较高的论文处理费;另一方面,国内科研机构如需使用这些在外刊上发表的文献,还不得不再付费购买国外出版机构的文献数据库;从而也就形成了两头在外的恶性循环。

为了改变我国科技期刊发展严重滞后于科学研究水平的状况,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政策和办法,不断加大支持力度。随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大大提升了我国科技期刊的整体实力和活力,科技期刊发展也呈现了蒸蒸日上的态势。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中国科技期刊还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品牌群,经营管理尚未与国际接轨,未能真正实现全球化办刊,距离实现科技期刊强国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3、一定程度上,中国作者偏向把大部分优秀论文发表在国外SCI收录期刊上,原因是什么?

一是我们国家科研评价体制,鼓励大家向影响因子高的国际期刊上投稿;另一方面与国际优秀期刊的传播途径多、国际显示度高、受众广有一定关系,这样能快速提升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研发活动中心,正加速从世界科技大国向世界科技强国迈进。然而,由于我国目前科技期刊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科研成果产出的发布需要,导致大量的本土优秀科学论文外流,科研成果的首发权和话语权严重受制于人。

国内优秀学术论文产出数量较大,但大都流向国外刊物发表,国内科研工作者热衷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投向国外刊物,对国外刊物狂追不舍,而忽视了国内期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主要根原是国内学术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在国内学术论文评价中,对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评价是用被引量等定量指标或同行专家评议来评判;而在国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其评价标准不具体,但一致认为,只要是发表在国外刊物上的论文都是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这样的评价标准造成的后果,就是国内大量原创论文大都流向国外, 导致国内科技期刊严重缺乏优质稿源。

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不可否认的是欧美等国目前仍然是国际科学研究的引领者,中国科学家希望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SCI期刊上,这样可以与国际学术同行进行交流,获得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同时也可以提高我国科学研究的影响力。

二是国内科学研究人员评审体系的要求,目前国内的项目评审、科研人员职称晋升都有SCI论文的考核,甚至对论文的影响因子都有具体要求,这就迫使科研人员不得不将论文投向国外的SCI期刊。

 

 

4、要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科技期刊,您认为需要具备那些条件?

您认为和国外期刊相比,中国科技期刊的评审制度的优势和不足有那些?面对韩春雨撤稿等事件,从期刊评审角度上,您有哪些建议了减少类似事情的发生?

要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科技期刊,我认为首先要建立有实际参与度的编委会,专家办刊很重要,其次要把好审稿关,杜绝人情稿,再次要有广泛的国际传播渠道,能够被大家所看到。中国科技期刊的评审制度不够多样化,审稿周期偏长,国际上有单盲、双盲、开放评审等多种形式。对于韩春雨撤稿等事件,我认为期刊编辑部核验原始数据、在收稿和出版前两次查重很重要,对于学科前沿的文章,要邀请多位学科内小同行顶尖专家审阅,必要时组织集体讨论,不能为了抢首发权而冒学术不断的风险。

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主要包含两方面因素:

一、人力资源:

优秀的总编辑:总编辑在保证期刊刊出高品质论文、发挥学科的导向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注重编辑队伍建设:合格的科技期刊编辑除应具有正确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外, 必须具备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与工作作风, 以及掌握扎实的编辑学知识。

高效的编委会队伍:一支高效的编委会队伍是提高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二、经营策略:

转变体制机制:转变管理思路,加快体制转变,大胆创新制度以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

提高办刊质量:在学术质量上,要注意把握文章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多发表引领学科发展,报道学科重大研究成果的文章。在编辑质量上,应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规范, 保证编校差错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并注意缩短论文发表时滞。另外, 还要突出刊物特色, 在组稿时突出学科特色和专业特色。

强化经营意识:必须实施市场化战略, 开展多种经营  

加强期刊网络化:发挥网络运行成本低,出版周期短, 发行方式简便迅速, 检索高效快捷等优势,将网络的多种服务融入到网站中, 为提升期刊的整体形象发挥积极的作用

4.1 要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科技期刊,需要满足几个方面的要素:

一是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科技期刊是科学研究工作者交流学术成果的平台,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才能成就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近年来中国科学研究发展迅速,国际科技论文发表总量已经在数量上连续八年居世界第二位,年度论文发表数量从2016年起已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位(中国42.6万份,美国40.9万份,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2018年科学与工程指标》数据),论文引用也升至全球第二名(截至201710月,已达1 935万次)。在论文质量方面也有显著提高,高引用论文(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论文)数量占全球份额的14.7%(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数据),热点论文(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论文)占全球总数的1/4以上。这些数据说明中国科学家的研究质量已经处于全球领先位置,我们已经具备了打造国际影响力期刊的研究基础。

二是学术交流语言。论文作为科学家交流学术成果的展示平台,写作语言直接影响到学术成果交流的效率。这与历史上科学研究中心的形成有关,过去110多年里全球超过90%的论文是以英语为交流语言发表的。但在不同时期这个比例是有变化的,1944年以前,英语论文比例仅占67%,而德语论文占到25%(汤森路透数据)。随着国际科学中心向美国转移,以英语为交流语言的论文所占比例呈显著上升趋势,进入21世纪后,全球科技论文有近98%以英语发表。英语语言在国际学术领域的霸权地位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中国学术期刊要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仍需要适应当前的科研交流形势,只有使用通用的交流语言才能进入国际学术交流领域。目前在此方面我国有一部分期刊已经取得很好的突破,以Cell Research为代表的中国期刊已经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三是高水平的编辑队伍。在所有领域中都是最主要的因素,科技期刊办刊也是如此。科技期刊出版过程中原创性成果的发表对期刊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高水平的期刊编辑人员对于论文内在价值的初步审查认可和处理,是期刊可以获得高水平研究论文稿源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外著名期刊的编辑人员往往都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如1985Science的影响因子只有10.9,来自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化学家Daniel Koshland担任Science的主编后,通过建立同行评审委员会、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和关注各领域最新进展等方式,在十年时间将Science的影响因子提升至21.9,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高水平的编辑队伍对学术杂志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是鼓励高水平原创工作在国内期刊发表。调整目前的项目、职称和成果等相关评价体系,使得高水平原创论文能够留在国内科技期刊上发表,提升国内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国家已经开始在此方面做出了一些政策方面的调整,如2019年开始,院士评审要求要有一篇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代表作。2013年中国科协、财政部等6部委启动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这些政策调整都将有助于打造中国有国际影响力期刊。

 

 

韩春雨事件的警示:

第一,科研人员采集的数据资料要全面、真实、可靠,要慎重对待研究结果,杜绝数据造假,避免对个人、机构乃至国家带来名誉上的损害

第二,科研成果的评价和确认应该首先基于科学标准而不是社会标准,评价顺序的颠倒有时会严重干扰科学评价的客观公正性。越是重大的研究成果越要等别人的重复性试验。这样的要求恰恰体现了科学求真、实证和质疑的本性。而各级政府、科研机构、科研资助部门在评价新颖生物技术的新进展时,应谨慎行事,遵循科学研究和应用的基本规律,防止急功近利,不应把社会评价凌驾于科学评价之上。

从期刊评审的角度上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第一,提高期刊的同行专家数据库规模。建立同行专家数据库是实行同行专家评审制的基础工程

第二,提高所评审论文的研究内容与专家的研究方向的匹配度,关联度。

第三,提高同行专家的责任心。同行评审制的有效落实,不仅需要来自期刊方面的努力,而且更需要同行专家的积极配合。

第四,加强期刊社与同行专家的沟通.

 

4.3面对韩春雨撤稿等事件,从期刊评审角度上,您有哪些建议可减少类似事情的发生?

    韩春雨nature biotechnology论文撤稿的核心问题是存在关键数据造假行为。创新性研究结果需要时间去验证,论文评审过程中审稿人可能无法在第一时间对其结果进行确认,但从技术角度看,还是有办法对其相关结果进行检验。从论文评审角度看,韩春雨撤稿事件其实可以在论文评审阶段就予以杜绝。加强对论文图片数据的审查可以有效减少各类事件的发生。科技论文中图片数据在证明文章结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类数据结果又是容易受到人为操作影响的数据。韩春雨论文最早被发现存在问题,就是有读者发现其中的图片数据存在拼接/修改嫌疑。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既可以被研究者用来对图片进行修改,也可以被审稿人用来检测图片的真实性。建议审稿人在审稿过程中加强对图片数据真实性审核,可以最大程度减少该类事件的发生。


上一篇:【2018ISMRP大伽专访】How to Publish a High-Impact Research Paper?

下一篇:没有了!